• <em id="iqbi9"><acronym id="iqbi9"></acronym></em>

      <rp id="iqbi9"><object id="iqbi9"><input id="iqbi9"></input></object></rp>
      <th id="iqbi9"><track id="iqbi9"></track></th>
    1. <dd id="iqbi9"></dd>
      <ol id="iqbi9"></ol>
      <button id="iqbi9"><acronym id="iqbi9"></acronym></button>

            組合策略

            專業研究 專業理財

            -股票期權基礎運用及策略組合-

             

            1、 什么是備兌開倉?

            答:備兌開倉(Covered Call),是指投資者在持有足額標的證券的基礎上,賣出相應數量的認購期權合約。備兌開倉屬于“拋補式”期權,也就是說投資者將來交割股票的義務正好可以通過手中持有的股票來履行。

            相對來講,備兌開倉是一種比較保守的投資策略,當股票價格向投資者所持有頭寸的相反方向運動時,投資者收到的權利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損失。當股票價格向投資者所持有頭寸的相同方向運動時,投資者仍可以獲得權利金的收益,但收益會受到限制,因為股票上的收益會和期權上的損失部分或全部抵消。

            當股票價格上漲超出行權價后,由于股票上的收益被期權上的損失全部抵消,組合策略利潤將達到最大,并維持不變。

            2、 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采用備兌開倉策略?

            答:情形①假設投資者持有某只股票,而該股票的價格前期已有一定升幅,若短期內投資者看淡股價走勢,但長期仍然看好,那么投資者可通過賣出虛值認購期權賺取權利金,從而獲取額外收益。

            如果其后股票價格并沒有上升而認購期權內在價值為零,買方放棄行權,則賣出認購期權的投資者所收取的權利金便增加了持股收益;如果合約到期時股價上升至高于行權價格時,買方選擇行權,則賣出認購期權的投資者需要以行權價格賣出股票,并失去所持股票由于價格上升而形成的預期利潤。

            例:小王現持有10000股甲股票,市價為4.00元,小王短期看淡股價,但長期看好,不考慮賣出股票,在這種情形下,小王以備兌方式,賣出1張一個月后到期、合約單位為10000、行權價格為4.05元的認購期權,賺取權利金1000元。

            若小王的預計正確,甲股票的價格在期權到期日并未上升至4.05元以上,期權買方將放棄行權,則已收取的1000元權利金即為小王的利潤。若甲股票價格上升至4.05元以上,期權買方將選擇行權,因為小王收到每股0.1元的權利金,故行權履約時,實際的每股收入會是4.05+0.1=4.15元。

            只有當甲股票價格在期權到期時高于4.15元時,小王賣出備兌期權的收益才會低于其不賣出備兌期權時的單純持股收益。例如,若期權到期日甲股票的價格上漲至4.30元,認購期權買方通過行權以4.05/股買入甲股票,則小王持有甲股票的每股收益將減少4.30-4.05-0.1=0.15元。

            注:案例未考慮交易成本及相關費用,下同。

            情形②假設投資者持有某只股票,投資者認為股價會繼續上漲,但漲幅不會太大,如果漲幅超過目標價位則會考慮賣出股票,那么投資者可通過賣出行權價格在目標價位以上的虛值認購期權賺取權利金,從而獲取額外收益。

            如果期權到期時股票價格并沒有上升到行權價格,買方放棄行權,則認購期權賣方已收取的權利金可增加其持股收益;如果期權到期時股票價格上升至高于行權價格,買方選擇行權,雖然認購期權賣方需要以行權價格賣出股票,但其仍然獲得了預期的持股收益,同時賺取了期權的權利金。

            例:小王現持有10000股甲股票,市價為4.00元,小王看好甲股票短期內將上漲到4.1元,但認為不會漲到4.3元以上。在這種情形下,小王以備兌方式,賣出1張一個月后到期、合約單位為10000、行權價格為4.3元的認購期權,賺取權利金1000元。

            若小王的預計正確,甲股票的價格在期權到期日并未上升至4.3元以上,買方將放棄行權,則已收取的1000元權利金即為小王的利潤。若股價上升至4.3元以上,期權買方將選擇行權,因為小王已收到每股0.1元的權利金,故行權履約時的每股實際收入會是4.3+0.1=4.4元。

            假設期權到期日甲股票價格上漲至4.5元,期權買方通過行權以4.3/股的價格買入甲股票,則小王持有甲股票的每股收益將減少4.5-4.3-0.1=0.1元。雖然小王的收益減少了,但甲股票的賣出價已經超過當時的目標價位4.3元,而小王預計在達到目標價位后會賣出股票。從這個角度來看,該策略增加了每股收益4.3+0.1-4.3=0.1元。

            3、 投資者在運用備兌開倉策略時,需要關注哪些問題和風險?

            答:為了更好地使用備兌開倉策略,投資者必須了解其與“購買—持有”策略的不同。在備兌開倉時,投資者要關注行權價格、合約到期日、備兌開倉時點等的選擇,理性對待合約標的股價上漲超預期,在預期發生變化時可提前買入相應期權進行平倉。

            當期權到期日標的證券價格高于所賣出的認購期權的行權價格時,如果期權買方選擇行權,那么投資者應當按照約定行權價格出售其持有的股票。

            投資者還應注意,備兌開倉策略不能對沖合約標的證券的價格下行風險。備兌開倉策略改變了投資組合原有的收益狀況,可以減少投資者的最大損失,同時,也限制了投資者的最大收益。換句話說,投資者犧牲了合約標的證券的部分收益,以換取確定的權利金收入。

            4、 投資者在什么情形下可考慮買入認購期權?

            答:投資者在以下情形可以考慮買入認購期權:

            Ø  投資者預計標的證券價格將要上漲,但因為不愿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那么可以買入實值認購期權。盡管此時期權的權利金較高,但是投資者的風險相對降低了。

            Ø  當投資者對標的證券價格強烈看漲,希望通過期權的杠桿效應放大上漲所帶來的收益時,可以買入虛值認購期權,進行方向性投資。因為只需要付出較少的權利金成本,就可以獲得標的證券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

            如圖所示,買入認購期權屬于損失有限、盈利無限的策略。買入認購期權相比買入標的證券具有杠桿高、最大虧損可控的優勢;缺點是認購期權時間價值會逐漸減少,到期后需要重新買入認購期權進行資產配置。買入認購期權的投資者可能面臨以下三種情形:

            Ø  行權:如果標的證券價格上漲并超過行權價格,那么投資者可以選擇對認購期權進行行權,以較低的約定價格買入標的證券,然后按較高的市場價格賣出持有的標的證券,獲得價差利潤。

            Ø  平倉:當標的證券價格上漲時,投資者可以選擇賣出所持有的認購期權進行平倉,從而獲得權利金價差收入。

            Ø  放棄行權:如果合約標的價格不漲反跌,低于行權價格,那么投資者除了可以通過平倉限制權利金虧損幅度外,還可以放棄行權,任由期權合約到期,而損失權利金。

            5、 實際操作中,如何運用買入認購期權策略?

            答: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講解買入認購期權策略的實際運用:

            小王十分看好甲公司股價的走勢,但是其最近重倉的其他股票停牌重組,賬戶可用資金不足,于是小王放棄買入甲股票的計劃,而選擇買入甲股票的認購期權。小王的風險偏好較高,選擇買入虛值認購期權,花費500元權利金買入1張合約單位為10000、行權價格為4.3元、次月到期的甲股票認購期權,當時甲股票的市場價格為4.1元。

            Ø  1個月后,甲股票價格上漲至4.5元,認購期權的權利金上漲至每張2000元。小王可采取兩個策略:

            1、行權:小王可以按4.3/股的價格行權,然后以4.5/股的市場價格在股票市場上拋出,獲利(4.5-4.3)×10000-500=1500元。

            2、平倉:小王可以賣出其已買入的認購期權,通過收取權利金獲利2000-500=1500元。

            Ø  如果認購期權到期時甲股票價格低于行權價格,小王就會放棄行權,只損失500元權利金。

            注:案例未考慮交易成本及相關費用,下同。

            6、 投資者在什么情形下可采用買入認沽期權的策略?

            答:投資者在以下情形可以考慮買入認購期權:

            Ø  當投資者認為標的證券價格下跌幅度可能會比較大時,可以買入虛值認沽期權。投資者只需要付出較少的權利金成本,就可以獲得股價下跌帶來的收益。

            Ø  當投資者認為標的證券價格會下跌,希望對沖價格下跌的風險,但又不打算賣出持有的標的證券時,可以選擇買入實值認沽期權,盡管此時權利金較高,但是其持有標的證券現貨的風險則被降低了。

            如圖所示,買入認沽期權理論上屬于損失有限,盈利有限的策略。投資者在買入認沽期權后可能面臨以下三種情形:

            Ø  行權:當標的證券價格低于行權價格時,投資者可以選擇行權,以較低的市場價格在現貨市場中買入標的證券,再以較高的行權價格賣出標的證券,獲得價差利潤。

            Ø  平倉:當標的證券價格下跌時,投資者也可以賣出此前買入的認沽期權進行平倉,從而獲得權利金價差收入。

            Ø  放棄行權:如果標的證券價格不跌反漲,那么投資者除了通過平倉限制權利金虧損外,還可以放棄行權。

            7、 實際操作中,如何運用買入認沽期權策略?

            答: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講解買入認沽期權策略的實際運用:

            小王持有甲股票,但并不看好其走勢,由于他所持的甲股票都已用于股權質押融資,暫時無法賣出,那么小王可以買入甲股票的認沽期權。小王偏好較低風險,選擇了買入實值認沽期權,其花費1500元買入1張合約單位為10000、行權價為4.3元、次月到期的甲股票認沽期權,當時甲股票的市場價格為4.2元。

            Ø  1個月后,甲股票價格下跌至4.0元,認沽期權的權利金上漲至每張3500元。小王可采取兩個策略:

            1、行權:小王可以4.0/股的市場價格在股票市場上買入,以4.3/股的價格行權賣出,獲利(4.3-4.0)×10000-1500=1500元。

            2、平倉:小王可以賣出其已買入的認沽期權,通過收取權利金獲利3500-1500=2000元,其10000股甲股票的持倉虧損為2000元,兩者相減后投資組合無損失,成功對沖風險。

            Ø  如果認沽期權到期時甲股票價格高于行權價格,小王可以放棄行權,則只損失權利金1500元。

            8、 買入股票期權后,投資者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及風險?

            答:在持有期權期間,投資者要密切關注合約標的證券的信息披露,例如,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可能引發期權價格的波動。當出現期權價格大幅高于合理價值時會導致高溢價風險,因此,投資者切忌跟風炒作。另外,投資者需注意的是,實值期權在到期時具有內在價值,因此務必決定是否行權,否則期權到期后價值歸零。

              投資者還應當通過了解期權業務規則、簽署期權交易風險揭示書、參與投資者教育活動等各種途徑,全面了解和知悉從事期權投資的各類風險,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9、 投資者可以使用股票期權管理投資風險的基本策略包括哪些?

            答:使用股票期權管理投資風險的基本策略包括:

            Ø  持有股票+賣出認購期權:

            即備兌開倉策略。該策略犧牲了標的股票部分上端收益,換取了確定的權利金收入。(詳見“如何進行備兌開倉”折頁)

            Ø  持有股票+買入認沽期權:

            這種策略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給投資者提供了賣出股票以外的其它選擇。假設投資者持有某只股票,長期看好,但擔心短期受到大盤拖累或遇到黑天鵝事件影響而股價下跌,那么可以買入認沽期權,降低股價波動的損失。

            另外,當投資者持有某只股票,基于種種考慮無法賣出(如股權質押融資,股票流動性不足等),但又擔心股價下跌希望對沖下行風險時,可以選擇買入認沽期權。

            這種策略又被稱為保護性認沽期權(Protective Put)。

            10、 什么是保護性認沽期權?

            答:保護性認沽期權,是指投資者在持有某種證券時,搭配購買以該證券作為合約標的的認沽期權。采用該策略的投資者通常已持有標的股票,并產生了浮盈,但是擔心短期市場向下的風險,因而想為股票中的增益做出保護。

            與保護性認沽期權相似的是配對認沽期權,它們只是在時間上有所不同。配對認沽期權是在購買股票的同時購買認沽期權,而保護性認沽期權則是在購買股票之后再購買認沽期權。

            11、 保護性認沽期權具有什么市場功能?

            答:股票市場潛在的波動性對投資者至關重要,而投資者往往因股票市場上的多種不穩定因素而擔心。在牛市時,投資者擔心市場會回落;在熊市時,投資者擔心持有的股票會跌到更低。這種擔心會導致投資者舉棋不定,從而錯失投資機會。

            保護性認沽期權與購買財產保險類似。購買保護性認沽期權能夠為克服市場的不穩定性提供所需要的保險,使投資者在購買證券時能得到安全感。該策略實際上比只買股票更為保守。投資者支付權利金(期權的成本),以控制股票頭寸上的虧損不會超出一定限度。

            認沽期權給買方帶來的是權利而不是義務,讓買方在到期日可按行權價格出售其持有的標的證券。因此,在付了一筆相對來說較小的保證金(相對該股票的市場價值而言)之后,不管股票下跌得多么劇烈,認沽期權的買方都可以按照約定的行權價出售該股票。只要有與股票頭寸匹配的認沽期權在手,投資者的風險就有限。

            12、 保護性認沽期權的運行原理是怎樣的?

            答:如圖所示,保護性認沽期權的最大損失=支付的權利金-行權價格+股票購買價格。有了針對某一股票頭寸而買入的保護性認沽期權,在合約到期前,風險是有限的。

            保護性認沽期權的盈虧平衡點=股票購買價格+期權權利金。保護性認沽期權對股票出售價格的上限沒有封頂。也就是說,在盈虧平衡點之上,投資者可能得到的盈利仍然是無限的。

            13、 個人投資者是選擇簡單地購買股票,還是選擇保護性認沽期權?

            答:這個問題沒有直接答案,因為必須考慮個人投資者對風險的忍耐程度,并評估個人投資者對股票價格的預期。

            盡管保護性認沽期權可能并不對所有投資者都合適,由于它提供了期權有效期內標的證券價格下跌時的風險有限性,以及價格上漲時可能出現的盈利無限性,這一策略能夠在不穩定的市場里對單股的投資提供保護。

            單純買進股票而不附帶任何認沽期權的保護、買進實值認沽期權或者虛值認沽期權,對于股票持有者而言意味著不同的收益和風險。認沽期權使個人投資者有可能挑選最合適自己的風險或回報。

            14、 投資者為什么要花錢買認沽期權,而不運用止損訂單?

            答:在運作原理上,止損訂單體現的是價格依賴,認沽期權體現的是時間依賴。不能簡單說它們孰優孰劣,只是提供了不同選擇:

            Ø  止損訂單:優點是無限的有效期和無成本;缺點是不能保護遠離最大風險。在一定期間內,股票價格可能跌落至止損價格及以下水平后,又迅速反彈再創新高,不利于運用止損訂單的投資者實現預期的投資目標。

            Ø  保護性認沽期權:優點是限制損失;缺點是有限的有效期和成本。保護性認沽期權中的投資者同樣可能面臨不利局面,比如在認沽期權到期失效之后,股票價格發生下跌。

            15、 實際操作中,如何運用保護性認沽期權策略?

            答: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講解保護性認沽期權的實際運用:

            小王看好甲股票價格走高,于是以36/股的價格買入5000股甲股票,打算持有到次月。但小王又擔心到時甲股票價格跌至30元以下,想限制風險以防預測錯誤。于是小王選擇保護性認沽期權策略,花費2500元買入1張合約單位為5000、行權價格為35元、次月到期的甲股票認沽期權。

            Ø  1個月后,甲公司股價下跌到35元以下,此時小王可對認沽期權進行行權,以35/股的價格出售其持有的甲股票,將損失鎖定在(3635)×5000+2500=7500元。

            Ø  如果甲公司股價跌至34元,而認沽期權的價格上漲至每張12500元,此時小王可以賣出此前買入的認沽期權,通過收取權利金獲利12500-2500=10000元,其持有的甲股票虧損10000元,兩者相減后投資組合無損失,成功對沖風險。

            Ø  如果期權到期時甲股票價格沒有下跌,則小王無需選擇行權,只損失相應權利金,其對甲股票的持倉也未發生損失,且持倉盈利隨著股價走高可能無限大,沒有封頂。

            注:案例未考慮交易成本及相關費用。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上交所網站,僅為投資者教育之目的,介紹股票期權基礎知識,不構成對投資者的任何投資建議。

             

             

            智能客服
            久久国产精品香蕉视频下载|香蕉久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亚洲欧洲另类春色